新生儿的各方面的功能都十分脆弱,出生后的一个月时间内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脑损伤,从而引发小儿脑瘫,这些原因包括早产、宫内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核黄疸等。小儿脑瘫的发病大概为2%~5%,患儿的中枢性功能会受到牵连,引发一系列的脑瘫症状。
脑瘫患儿在发病早期会经常哭闹,夜间难以入睡,对外界的声响非常敏感,哭闹时类似受到惊吓,母亲对其进行喂养时会明显感到婴儿的吮吸能力较弱,动作不协调,以致身体生长缓慢。随着病情继续发展,患儿会慢慢出现运动和姿势的障碍,双手不能抓东西,双脚不能站立,整体呈现出的姿势异常怪异,头部会习惯侧向一边。另外,患儿的语言、视听觉和智力的发育出现困难,经常口齿不清,智力比同龄人低下,难以辨别声音的节奏。
家长在照顾脑瘫患儿的生活时,要注意不能因为姿势异常而强压其肢体,否则很容易引起骨折,较好在患儿的床上加上挡板,以加强保护作用。此外,还要询问医生的意见,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每天定时进餐,少吃多餐,促进营养物质的充分消化与吸收。在喂养时要锻炼患儿的舌头和嘴唇的功能,并培养其独立进食的能力,有助于患儿语言能力的发育和适应以后的生活。
目前对于小儿脑瘫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通过服用神经营养药、活血药等改善病情,同时配以康复治疗,协助患儿进行适当的精细运动或协调能力训练,增加肌肉的耐力,可以纠正异常的姿势,协助肢体的恢复,从而减轻脑瘫患儿的伤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