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4月2日“自闭症日”的到来,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倡导活动又陆续在各地展开了,目前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任然不足,自闭症儿童受教育权利和社会生活还有很多困扰,不少爱心人士、社区、媒体、企业、政府以自闭症的方式,表明他们对关注自闭症儿童行动的支持,并带动更多公众认识了解自闭症,包容、接纳自闭症儿童,推动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环境。
4月2日上午,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同郑州公交二公司联合启动了蓝色倡导活动,蓝色之旅在行动,但是自闭症不被接纳也在重演。这就不禁让小编想起关于珠海自闭症孩子阿文的故事。
事件回顾:“阿文去哪里”,贵在将心比心
轻微自闭症初一学生阿文(化名)因扰乱课堂行为和威胁性语言等问题被家长投诉,学校一度拒绝其进入课室,12月12日,该生因要求调整座位与老师、保安、等发生争执,一度在混乱中揪住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后被制止。
该生家长表示,自2014年12月5日以来,学校拒绝家长进入学校陪读,相当于创造机会让孩子发生激烈行为并记录为“证据”,以便把孩子“赶走”。
对此,学校方面表示,阿文的行为影响了教学秩序,家长作为监护人,应该带孩子治疗,在其能控制行为了再进校就读。
联名反对阿文随班就读的家长目前增至42人(初一6班共有46人),家长的诉求是把阿文与其他孩子分开。前日,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安已经立案侦查,把事情作为治安事件来看待。
观点:自闭症孩子被退学,别拿爱心说事儿
阿文的故事在圈内被广泛的转发,很多家长非常愤慨,同仇敌忾,一下子把学校、老师推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非常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事态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理智的轨道。我们做任何的推动让社会听到我们的声音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性诉求。当学校不接纳我们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对学校做攻击,甚至对老师做人身攻击,说不收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师德,这都是不合适的。
正常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里面是不包括应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专门的学科叫做特殊教育是针对各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换言之,老师可能真的没有能力给他帮助。但不是说学校就没有责任,学高为师,当老师的知识体系没有办法让他们能够给孩子们引导和帮助的时候,老师们应该主动的去学习和寻求专业支持。这是跨专业领域的协作。孔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一个为人师表的人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积较协调政府资源,从专业的角度给政府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留在自己的课堂。至于说班主任和学校应该和妇幼保健院、、医院等各部门协调,我觉得虽然这不是凭借某个学校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但,学校有责任更有义务去沟通和协调。这是为人师者的责任,但更是政府的责任!
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这使得阿文可以读到初中。阿文读不下去了是因为我们缺少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支持系统。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等。这种体系的缺失使得我们的孩子只能靠学校、其他家长和孩子们的爱心和包容才能走进学校的大门。融合教育从来都不是随班就坐,从来都不是让普通老师身兼特殊教师的职责和专业能力,从来都不是以牺牲普通孩子的教育权利为基础来进行的。
我们特殊孩子的家长们总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愿不愿意让他坐进正常学校的课堂?我们总强调换位思考,那么,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是正常孩子的父母,那么,你愿不愿意让这样一个有比较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坐在你孩子的身旁?凭心而论,你,愿意吗?
我们只看到在香港、在台湾,在国外,障碍的孩子们快乐的和正常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但是,往往忽略掉了他们背后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支持系统,这才是课桌背后的东西。
我们往往用爱心的大帽子来扣住老师和学校,用正常孩子能得到道德高尚的理由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在正常的学校就读。这,其实对的孩子都不公平。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没有支持系统,靠的就是爱心或者包容,让障碍带给他们的障碍更加严重,而这就会恶性循环,他会感到压力非常的巨大,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出现,他不会用所谓正常的标准来表达自己,他无法理解别人看起来很容易很简单的要求,比如阿文,看到保安后,就去抓老师的头发,孩子的那种无助跟紧张使得他看起来更加可怕。这样的一个孩子,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学校老师能够应对的范畴,他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爱心,而是支持系统,需要有人帮助他学习合适的表达方式,学习理解并遵守规则,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来引导其他的孩子们如何跟他相处。
对于正常孩子们来说,阿文的存在确实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学习机会,能够见到生命的各种形态,懂得尊重,学习接纳。但是,这不意味着正常的孩子就要去忍受他的大喊大叫甚至攻击性行为。这些问题都应该有专门的支持系统来解决而不是用爱心绑架孩子们。教育的本质就是去学习,让我们能够发现并不断创造那个较好的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手段都只是媒介。接纳生命的不一样,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一课,但是,是不是要以这样绑架爱心的方式来学习呢?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融合教育,我们需要的是有政策保障的支持系统,可能有人说,这太艰难太遥远了,可是,没有支持系统的所谓融合教育对的孩子都不公平,那不能叫融合教育,只能叫随班就坐。
深圳的龙龙案也是这样惨烈的教训,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处理青春期的问题,常常一紧张就开始旁若无人地自慰,这样让很多的正常孩子跟家长都没有办法接受。这的确已经超出了普通老师能够应对的范畴,较后是多方协作,为孩子构建了支持系统才让孩子重返校园。
我想说的是看着一个特殊孩子当众脱裤子,能够列入到培养正常孩子接纳、宽容跟爱心的范围吗?我们的孩子多么无助,他多么需要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他毕竟是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可不可以尊重并正视他的特殊需要,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我们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要求其他的孩子给我们的孩子予包容??好多家长拿成绩说话,说我们的孩子学习能跟上,分数多么多么高。但是,我看了很多被退学孩子,从没有是因为跟不上被劝退的,都是因为行为、情绪、意识等等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家长往往拼命给孩子压力,认为只要是成绩上去了,学校就没有理由拒绝孩子。
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接受了正常的教育才可以让他的将来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生活,那样才会有尊严。我们要做的从来都不应该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正常”了才可以去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就是一个有特殊需要的人,难道就不可以有快乐?不可以有尊严?不可以去好好过日子?
我们的家长一方面要求普通教育体系能够接纳我们的孩子,一方面又要求需要被特殊对待。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事情。我们觉得孩子们的课桌离我们何其遥远,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在今天的中国,家长确实还要付出很多,承担几乎是的重担,但是,我们毕竟是孩子的至亲,我们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去影响社会、影响政府、影响学校、影响正常孩子们的家长、影响对门的邻居------这将是我们毕生的责任。在这方面,有些好的自闭症康复机构(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人说,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的标杆,我想说的是,真正文明的标杆是人都能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我们要做的从来都应该是推动政策的出台,尽管非常艰难,但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搭建起了课桌背后的东西,我们的孩子才可以快乐而有尊严的享受他们的权利。